教学成果

我院两门本科课程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1-14 浏览次数:

教育部公布了关于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我院谢起慧教授负责的《公共危机管理》和高小娟副教授负责的《创意写作》课程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线下一流课程:公共危机管理

课程负责人:谢起慧

课程特色

《公共危机管理》课程依托的行政管理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为该专业应急管理方向的特色课。课程立足行政管理专业,同时力争为学校“采矿”和“安全”两个优势学科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在课程内容和资源建设方面,课程建设了“线下-线上”结合的丰富资源体系。线下资源建设包括教学课件、课程思政和教学案例等,线上资源建设包括微信公众号、微课、实验软件等信息资源。教学课件建设从危机管理过程出发设置12章教学内容,并融入交叉学科知识,获得北京市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课程思政建设开创“释理-知行-立德”模式,开发课程思政素材库,并获得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案例建设方面出版《公共危机管理教学案例》教材。信息资源建设使用“两微一软”,并获得学生的广泛关注。

在教学内容与组织实施方面,设置理论学习32学时和实验操作8学时。基于“知识生产共同体”理念并结合信息化技术,课程从单向知识传播变为学生和老师的知识共同生产。在理论学习中使用的“知识生产共同体”工具包括情景模拟法、启发式案例教学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在实验操作中使用的“知识生产共同体”工具包括小组对抗赛、个人排位赛、沉浸式教学等。

在课程“两性一度”建设方面,以打造“知识共同生产体”实现高阶性,融入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实现与学生的知识共同生产,通过探究性和个性化学习,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提高,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以结合“新文科建设”实现创新性,通过课程的管理学内容与新一轮应急技术和应急产业改革相融合,结合课程负责人的多项应急管理相关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和前沿性,促进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前沿成果进入课程。以重视“课程过程考核”实现挑战度,课程过程考核占比40%,考核增加研究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内容,增强学生经过刻苦学习收获能力和素质提高的成就感。

课程育人效果良好,指导学生有关“危机舆情反转”的研究获得“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北京市特等奖,很多学生因为这一课程对应急管理方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研究生阶段前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高校继续进行应急管理研究。

线下一流课程:创意写作

课程负责人:高小娟

课程特色

本课程是我校英语专业本科大三年级的专业必修课,致力于通过体系化的创意写作训练提升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课程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工坊模式贯穿教学,形成大班讲授、小组研讨、自主创作、同伴互评、集体工坊、教师反馈等多个教学环节相互嵌套的课堂活动体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与协作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与逻辑思维。

教学内容设计上,教师引导学生从个人叙事、家庭故事逐步拓展至百姓故事,在写作实践中融入文化认同与价值观传递,注重跨文化叙事能力的培养。写作技巧训练涵盖叙事视角、故事结构、人物塑造、对话设计、环境设置、风格意象、文化表征及多模态表达等多个维度,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创意写作能力体系。

课程尝试打破课堂边界,实现课内外联动创新,自2019年起持续举办面向全校本科生的英语创意写作大赛,设立“矿大故事”“抗疫故事”“亲情故事”“科技故事”等赛事主题,鼓励学生从自身经历、校园生活、家庭记忆、时代关切与国家发展等多个维度挖掘素材,提高语言表达与文化叙事能力。

除了传统文字创作,课程还鼓励学生积极运用网络媒体,制作与课堂内容紧密相关的vlog等融媒体作品,提升学生跨媒介表达与传播素养,实现书面写作与多模态叙事的创新互动。

本次两门课程的成功入选,既是对我院长期以来坚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重要肯定,更是新一轮发展的起点。展望未来,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国家级一流课程和专业建设为引领,将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置于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加速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奋力开创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Baidu
sogou